明明是销售助理,简历上却是销售总监;明明是大专学历,简历上却是本科甚至硕士;明明一年跳槽两三次,简历上却只有一段工作经历……
几年前,打工皇帝唐骏被曝学历造假,引起轩然大波。不过现在,随着互联网崛起和人们跳槽更加频繁,简历造假愈演愈烈,杭州有一家公司就把员工入职背景调查做成一笔大生意:在资本越来越谨慎的情况下,最近在天使轮之后又拿到数千万元的融资。记者 沈积慧
几秒核实学历身份和失信记录 这家公司靠调查员工背景获融资
i背调是一家做员工背景调查的第三方专业公司,成立一年多,所谓的员工入职背景调查,就是对即将入职的员工进行系统的背景调查。
“一般来说,一份标准的员工背景调查包括客观数据和主要数据两大部分。”i背调ceo李杰说,客观数据主要包括学历、学位证书、身份验证,有无金融违规记录等。而主观数据,主要是对之前工作经历真实性的调查。
比如,身份验证指的是核实员工身份证的真假情况。工作经历调查则包括工作经历的时间、职位是否真实,是否正常离职等信息、工作具体表现等。
一般来说,背景调查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手工活。如想核实员工学历,须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进行查询。如想验证员工身份,须通过“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中心”进行辨别。
不过,经过程序编程对接后,去年6月,i背调已对接国内40家数据库,现在,只要短短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身份验证、学历验证、法院失信等数据。而工作经历调查,主要通过职业模型和由10万hr(人力资源主管)组成的互助联盟来完成。现在,一份标准版背景调查,一天就可以完成。
i背调的主要成员来自阿里巴巴、华为、滴滴、智联招聘等技术和产品高手。自前年底获得第一笔天使轮后,最近,这家公司又获得由星河领投、天使轮投资方峰瑞资本跟投的a轮融资。
一家大型民企中意的市场总监
因为履历造假被弃用
国内另一家背景调查公司凯莱德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曾作过一个员工入职背景调查,发现近年来简历造假现象愈演愈烈,造假比例逐年攀升。
2014年虚假信息占比为32%,2015年比2014年增长1.6%。其中,教育信息造假和就业信息造假是重灾区:就业信息造假占73%,教育信息造假占21%。
“从我们一年多的调查来看,如果加上注水和夸大,求职市场简历造假比重可能在60%以上。”i背调ceo李杰说,其中学历造假、职位造假最为常见。
李杰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招聘销售总监,对其中一位候选人特别中意。候选人个人履历上,写着他毕业于名校,硕士学历,在另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销售总监,且过去一年,个人销售业绩达到800万元。
但经专业背景调查后,他们发现,他只是一所普通大学专科生,涉嫌学历造假。之前从事的职位是销售助理,800万销售业绩实际上是整个团队的业绩。
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郎越时遇到过另一种典型的履历造假。
几年前,浙江一家大型民企通过猎头公司物色一位市场总监,年薪50万元。经过猎头公司推荐和相互接触,企业对一位候选人非常满意。在进行背景调查时,猎头公司发现,候选人履历上有两段工作经历被包装成一段工作经历,最后,公司果断弃用这位即将上任的“市场总监”。
“很多求职者为获得面试机会,往往会美化自己履历,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遭到弃用。”郎越时说,有些求职者有多次跳槽经历,为不给面试官落下频繁跳槽的坏印象,往往把自己认为不太重要的工作经历、或较短的工作经历省略,或把几段经历包装成一段经历。
职场造假
可能被录入企业和hr黑名单
几年前,打工皇帝唐骏因学历造假掀起轩然大波,背景调查业务在当时开始悄悄兴起。
当时杭州有一些猎头公司开展独立背景调查的业务,根据被调查者职位或难易程度不同,收费从每人3000元-8000元不等。而一些传统招聘机构也单独上线背景调查业务。调查收费从1000多元到三四千元不等。不过随着i背调等技术驱动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兴起,调查收费越来越低,现在一份最基础版本的员工调查,只要200元左右。
在一些特殊行业,背景调查甚至被写入规章制度。
比如去年,颁布实施近20年的《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修订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文规定,“民航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包括违法犯罪情况在内的安全背景调查”。
“这几年背景调查业务需求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冠程猎头负责人方垚说。
在李杰看来,背景调查行业的兴起,和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及人力资本的上涨有直接关系。“以前互联网公司招一位技术员年薪可能只要六七万,现在大部分涨到一二十万,如果这人不合适,企业用人成本和风险会很高。”
另一个现象是,随着互联网行业兴起和互联网人才薪水越来越高,企业相互挖墙脚和员工跳槽也比以前频繁。“这也导致一些人在频繁跳槽后,为美化简历,简化自己的工作经历。”不过,李杰也透露,在对候选人进行入职背景调查前,一般要获得候选人授权。“为保护个人隐私,没经过授权是不能启动调查的。”李杰说。
“如果工作过程中涉嫌欺诈、随意放hr鸽子、没有正常离职和突然消失,都可能被录入hr圈子黑名单或企业黑名单。”方垚透露,因为除员工入职背景调查,目前缺少统一的征信和诚信系统,企业hr圈子正自动生成一份民间黑名单。一旦被企业或hr录入黑名单,意味着不仅可能丢饭碗,也可能在下次求职时被企业拒绝。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员工背景调查普及,也意味着将获得更公正的工作机会。“就像前面讲的销售助理的案例,公司最后录用的是一位一开始被认为资历平平的人选,入职后事实证明,被录用者非常合适这个岗位。”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