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板在公司经营后期会发现,公司早期设定的股权机制不合理不公平。
在过去,企业的创始人一人打天下,一人手握大权,100%控股是常态,所以也没什么股权设计;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几乎都是合伙创业,大家一起出力,还可以降低风险。
以前若是要分配股权,投资是分配股权的唯一依据。出钱多大,股权越大,出现越少,股权越小;而现在,只出钱不出力,也只能占小股。不仅如此,还可以技术入股。
大家也都发现,不管是公司的经营模式,又或者是公司内部的架构设计都产生了变化。
那么在如今合伙人股权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投多少等于股权拿多少?
之前有朋友创业,自己投了 30 万,另外一个人投了 70 万。他们简单、直接、高效地把股权分了:30%:70%。
两年后,公司业务发展不错,创始人却发现不对劲:(1)不公平,他吭哧吭哧干成了小股东;
(2)没有预留足够股权利益空间,合伙人谈不进来;
(3)连续有三家投资机构看好这项目,但看完公司股权结构后,没有一家敢进。
所以公司早期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影响到投资人的进入。
2. 股权如何分配?
很多创始人认为,手里的股权越多越好,这样话语权就越大。但是他们只看自己的以往的贡献,不去考虑公司以后长期发展的持续动力。很多企业创始人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公司发展不起来,活活把公司做小。
其实,股权怎么设计?拿多少?可以参照小米和阿里的股权架构,分别解决了公司业务发展所需的核心创业团队、资本与核心战略资源。
创世人需要持有多少股权,算是在合理区间?20%上下就算是正常。其实公司的股权架构理论,不管说得多好,都很难精确算出持股数量。股权架构设计,只能算大账,做模型,把团队利益标准化,让团队觉得公平合理,股权设计才不会出现致命的问题。
3. 企业选择控制还是失控?
一家公司,只有学会控制,公司才会有主人,才会有方向。但一个公司不仅要有控制,还要有失控。只有失控,公司才能创新,才能走出创世人的局限。所以一家企业中,控制中要有失控,失控中要有控制。
创世人想要控制公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控股,这也是很多创始人手上有大量股权的原因。不控股是否也可以控制公司?投票委托、有限合伙、AB股计划,都可以作为备选方案。比如京东在上市前用的就是投票权委托,上市后用的AB股计划,上市前后简直的无缝衔接。
4. 股权/限制性股权/期权?
股权是实对实。股东掏的是白花花的银两,公司给的是有假包换的股权,通常适用于投资人或合伙人拿的资金股。
限制性股权是实对空。公司给出的是股权,股东空头承诺的是未来的服务期限或业绩,通常适用于合伙企业拿的人力股。
期权是空对空。公司开出的是空头支票,员工空头承诺的是服务期限或业绩,通常适用于员工。
5. 股权架构怎么设计?
对于经过磨合、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谈利益,并不伤感情。不谈利益,才伤感情。问题是,碰到心仪的合伙人,该如何谈利益呢?
有的公司平分股权,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技术环节,而在于平分股权背后的团队组成。
“创始人 + 创始人” 的团队组织架构,公司没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股权是很难分的。
但是,如果是 “创始人 + 合伙人” 的组织架构,股权就比较好分了。
做好公司股权架构,创始人找合伙人、找投资人、找员工,再也不用纠结了。
6. 怎么选合伙人?
之前有企业创始人说,我占90%的股份,剩下的10%作为奖励,分给我以后的CFO,COO,CTO...你就拿10%出来分?这是合伙创业,这是在给你的部下打赏吧!
也有企业创始人,千万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开公司,那么请问,陌生人愿意和你创业吗?放眼望去,新东方、腾讯、阿里...哪个不是好朋友合伙创业?
有创业能力,创业规划,创业心态,经过反复磨合,可以作为合伙人。合伙创业,不仅是一种长期的合伙利益,还是一种可以“共创,共享,共担”的合伙精神。不过,在人与人一起共事间,既要有软矫情,同时也要有硬利益。